特稿!锂电厂商角逐低空经济,航空动力电池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来源:【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黄敏璇 胡梦然 深圳摄影报道 围绕低空经济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国内锂电厂商正在展开一场角逐之战。 近期,电池厂商欣旺达发布最新款航空动力电池“欣·云霄2.0”并宣布其第一代产品已实现量产;另一边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也宣布获国际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正式达到航空工业标准;此前3月,亿纬锂能则宣布成为飞行汽车公司小鹏汇天下一代飞行器原理样机的低压锂电池供应商。《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包括宁德时代(300750.SZ)、欣旺达(300207.SZ)、孚能科技(688567.SH)、亿纬锂能(300014.SZ)、中创新航(HK3931)、国轩高科(002074.SZ)等在内的多家电池厂商已陆续切入航空动力电池领域。 航空动力电池何以成为锂电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背后是两大因素驱动:一是近年锂电行业陷入严重内卷,企业急需寻找新的市场空间打破困境;二是低空经济作为新赛道,其衍生的航空动力电池市场仍处于研发阶段,市场竞争格局尚未确立,且发展前景广阔。国金证券今年4月发布的研报预测,到2030年国内eVTOL电池市场规模可达1126亿元。 “当前国内众多头部电池制造商都在积极布局低空产业的领域,将航空动力电池视为战略级赛道,投入力度显著提升。”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在锂电行业内卷严重,多数厂商布局低空经济应该不只是浅尝一下,而是想下大力气去做,因为这是打破行业现有内卷局面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真锂研究院总编墨柯对本报记者说。 不过,目前来看“理想”与“现实”之间仍有较大差距。eVTOL作为一款新型航空器,其垂直起飞所需动力是地面行驶的10至15倍,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远高于车用动力电池。目前主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在150Wh—250Wh/kg左右。而对eVTOL而言,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对电池的要求是能量密度≥400wh/kg。 这意味着,对多数锂电厂商而言,要拿下航空动力电池这块“蛋糕”,依然任重道远。 |